「舞蹈劇場」一辭顧名思義可簡單解釋為舞蹈與劇場的結合,所以它所包含的表現元素當然不止舞蹈動作,亦有聲音、表情等戲劇元素,各種道具布景的象徵運用亦是不可或缺的。或許可說,除了傳統的古典芭舞,現代舞的表演方式外,舞蹈可以有更廣泛的自由發展空間。雖然有許多人容易認為舞蹈劇場就是要背叛傳統的古典芭蕾,或許應該說是拋棄傳統古典舞蹈的表現型式更恰當些。事實上,在舞蹈劇場尚沒有被完全定義前的「表現主義」手法中,軌已經有了舞蹈劇場的雛型,這可追溯到整個德國早期的舞蹈發展。
體相舞蹈劇場是由李名正及一群獻身舞蹈文化的專業人才共同組織的一個表演藝術發表及分享空間的團體,團長李名正於一九九九年自紐約返國後,陸陸續續發表了許多的作品,在他的舞蹈劇場裡,肢體、動作、音樂、語言,有著相同的重要性;時間、空間、人皆各有其相、交織互映。「體相舞蹈劇場」的成立,即其欲嘗試以舞蹈劇場的新形式,專注探索舞蹈新的風格與技巧,發展出獨具特性的肢體表現主義,進而拉近舞蹈與社會大眾的距離。在這個理念下,團長李名正也嘗試在視覺風格的確立上,找到自己的定位。透過與他的合作,我嘗試將這一個新成立的舞團從視覺設計的形象塑造開始,舞蹈創作藝術訊息以及本身的藝術形象皆能具體的流傳。
體相舞團歷年作品:
2000 埋了
2001 尋找本世紀的莎士比亞 、發現 城市
2002 更衣間 (敬請期待)
2003 Swan and Rose (敬請期待)
2004 城市.數據 (敬請期待)
2005 石道姑的夢 (敬請期待)
2006 過度‧驚蟄 (敬請期待)
2008 城市數據之妖里妖氣
2009 天堂的缺口 (敬請期待)
2010 花漾流年~花開花謝在春風
參考資料:
柯敏弘(2002)。表演藝術之平面影像視覺設計表現研究—以體相舞蹈劇場之平面設計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台灣大百科全書(2010)體相舞蹈劇場。台北:文建會。2010年3月29日上網,取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431#